[仙姑閒聊] 給冥王星

公視有個「週日迷你電影院」,上週放送的劇碼是《冥王星圖》(2021/7/18到7/25可在公視+官網免費觀看),讓我想聊一聊冥王星。

冥王星為太陽系最遙遠的一顆行星,幽暗中微微發亮,被賦予了神祕、陰暗與終結的地位,也職司著意識與無意識的交界、靈魂的轉化,守護天蠍座。但,2006年,冥王星在天文學界卻被判斷「不再是顆行星」(但不影響占星上冥王星的地位)。冥王星太遠了,一直是個很模糊的存在,就像個人星盤上的冥王星,我們知道他在那裡,但我們卻不容易感受、運用他的能量。我自己出生圖的冥王星,並沒有落在一個相對舒適的位置,但也因此,對冥王星的感受,是比較清晰的。冥王星跟土星,都是我很喜歡的行星,雖然他們帶有磨難與死亡的意味,卻也帶給人在絕境中,累積、轉化與重生的力量。

2008年,張惠菁出版了《給冥王星》散文集,據她的自述,那是她在2006年父親過世後,經歷人生重要轉折時期的文字紀錄。《給冥王星》是篇幅很薄的文字,不到兩千字,但她用了很淡的文字,描述了人生中的無常、生死別離的重;是當下可以輕輕讀過,但困境中夢迴時,會讓人聲淚俱下的文字。

陳綺貞在2009年發行了《太陽》專輯,據說也是歷時數年沉澱反芻、獨立製作完成。
專輯中有一首歌,叫做「下個星期去英國」,MV中也引用了張惠菁《給冥王星》的片段。

下個星期去英國MV網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AtziErzpcU

2015年,新視野號終於飛到冥王星附近,拍下了他的照片,在他已經 「不再是顆行星」 的九年之後。2017年,導演李晏如完成了《冥王星圖》,15分鐘長的微電影,也引用了 《給冥王星》的片段,而且還請到唐綺陽老師來「為冥王星發聲」。

《給冥王星》跟《冥王星圖》之間的差異是「時間」。因為,後者在2015年,地球人見到冥王星的照片後,才領會出新的詮釋:「有時人生就這麼突然,毫無預警的某天,有些東西就永遠失去了; 有時人生也這麼微妙,總是要繞一大圈,才終於窺見真正的自己。」(引用出處:冥王星圖嘖嘖集資頁面 https://www.zeczec.com/projects/topluto

張惠菁《給冥王星》 在2008年發行的版本(目前已絕版,2021年有發行新版),書腰上寫著「獻給變動,和變動中的人」,乍看是與占星無關的種種,實際上卻是埋下很深的伏筆。在流年行星過運開始影響我們的時候,那些瞬間消失、改變、離散的事情,我們身處在風暴中、浪頭上,很多時候是無暇感受、做出反應的,直到變動逐漸趨向緩坡,我們才有時間經歷醞釀與發酵,讓底層的情緒漸漸分層、明朗。

變動、巨變常與天王星有關,一個星座週期7年;重生、轉化則與冥王星有關,冥王星的週期則是20多年。流年土星天王四分相的現在,回顧7年前的你,在做什麼、愛著誰、想去哪裡呢?20年後,你又會重生為怎樣的人呢?

#給冥王星 #冥王星圖 #下個星期去英國 #張惠菁 #李晏如 #陳綺貞 #占星 #冥王星 #土星 #死亡 #重生 #轉化 #仙姑閒聊 #看電影學占星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