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仙姑閒聊] 老師

我久違的滑雪教練生涯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再開始 QQ

最近常跟朋友聊到「老師」這個身分(或說被稱為老師的這件事情),除了社會對這個角色賦予的期待、個體承擔的壓力,也讓我想起「會」跟「會教」真的是不太一樣的。

會,是掌握了一些技術與知識,可以應用在具體的問題上。會教,除了會表演、展示自己的技術,還需要有使用「各種語言」的能力、同理心、甚至需要在學習中遇過挫折再突破的經驗。

使用「各種語言」的能力,不只是中文、日文這樣的語言而已,而是「換句話說」的能力,看你教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,就得換怎樣的語言。
小小孩、中二、理工男、輕熟女,日常生活中會說的話、可以理解的詞彙,都是不同的。好比說,你會問小小孩「會不會累累?老師帶你去尿尿,然後我們吃點心休息一下好不好?」,但不會跟輕熟女這樣說吧。好比說,你會跟理工男說「重心放在外側腳,身體不要往山側傾斜,視線往你要去的地方」,但不會跟小小孩這樣說吧。

同理心可能不需要再多做解釋。
(但寫完這句話就想起,確實遇過或聽過一些勢利眼的老師,嫌人身家不好、嫌人長相不討喜什麼的,彷彿教學只是為了攀權附貴飛黃騰達… 總之,我是相信,師生會遇到彼此,都是有一定機緣的。)

但挫折這件事情,在學生遭遇瓶頸時特別重要,如果自己學習時的經驗就是一帆風順的,當學生跟你說動詞時態的變化不會用、助詞不會判斷時,你可能就只能跟他說「背起來就好」。
(我自己學生時代就遇過不只一個這樣的老師,每次聽到他們這樣說,都想翻白眼,要背的又不是只有這一個科目,如果我全部都能硬背起來,我還要老師幹嘛?)

如果你自己曾經有過挫折、嘗試突破的過程,就比較有機會理解學生的困難,找到問題的源頭,並依據問題的種類,跟學生分享其他還可以再試試看的方法。學生也會感覺到挫折是正常的,願意再挑戰看看。

最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:教學相長。
每一個學生、同學、客人,在你教學、練習、解盤(或其他實作應用)時,都是你的老師,再基礎的東西,都可能有值得再次檢視與學習的地方。

畢竟我們看的不只是星盤,是人生啊~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